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耐克发布中超16支俱乐部全新主场球衣,你最喜欢哪件?
耐克发布中超16支俱乐部全新主场球衣,你最喜欢哪件?


7月1日消息,就在中超宣布7月25日回归之时,耐克公司正式发布中超俱乐部球队全新主场球衣。

作为中超的球衣赞助商,耐克以16支俱乐部球队底蕴和独家元素为设计灵感的战袍,特别融合了球迷们对于球衣设计的建议,成为彰显俱乐部精神和球迷文化的载体。从深入结合城市特色汲取灵感,到满足球迷对特色球衣的期待,耐克公司始终贯彻推动足球运动和本土球迷文化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的宗旨,通过装备创新引领变革,推动中超联赛和中国足球的发展。

庞大的球迷群体和本地足球文化,定义了每支中超球队的独特性,也是促进中国足球发展长期繁荣的基石。

耐克中国大中华区足球品类总经理常远表示,“耐克公司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足球的发展。中超联赛是中国足球运动的重要平台,耐克将继续和中超携手并肩,尊重、聆听俱乐部和运动员的需求,提供顶尖的运动装备,帮助他们创造更好的成绩。同时,耐克也会继续长期支持和帮助更多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建立中国足球发展的基石。”


耐克,球衣
{{items.user_name}} {{items.send_time}} 回复

{{items.content}}

{{child.user_name}} 回复 {{child.to_name}}: 回复
  • {{items.user_name}} {{items.company_name}}
  • {{items.user_name}} {{items.company_name}}

相关推荐

爱慕的“招股说明书”披露了中国内衣行业的四大重点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内衣市场的热度都在不断攀升。传统内衣品牌和新锐创业品牌同台竞争,一些主营运动休闲和服装的企业集团也开始涉足内衣领域。6月24日晚间,证监会网站披露了中国老牌内衣企业爱慕股份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其中对中国内衣产业的现状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提供了一组颇具参考价值的重要数据。从中总结了四大值得关注的行业要点,分别是:男性内衣市场增速快于女性内衣中国内衣市场尚未形成绝对的头部品牌互联网起家的新锐内衣品牌风生水起本土内衣企业毛利率差距较大(官网截图)一、男性内衣市场增速快于女性内衣内衣一般被称为人的“第二层皮肤”,广义来说,包括女性内衣、内裤、暖衣、家居服、睡衣、袜类等诸多贴身衣物。据招股说明书数据,近十年内衣市场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内衣市场规模由2012年的1675.2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4080.4亿元,但增速在2016~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6.85%、15.98%、7.50%。内衣行业可进一步细分为女性内衣市场、男性内衣市场、儿童内衣市场和运动内衣市场等。其中女性内衣和男性内衣市场规模2018年均在1600亿元左右,各占内衣市场规模40%。从增速上来看,过去十年男性内衣市场明显增速高于女性内衣市场,2014~2018年间复合增长率约为23.44%,2018年增速达到28.54%,相较而言,女士内衣市场在2014~2018年间分别为8.58%、9.50%、7.30%、7.73%、7.18%。根据GrandViewResearch对2015年~2017年全球男性内衣市场数据的分析,全球男性内衣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仍为欧美公司,主要包括:PVH集团(旗下拥有Calvin Klein和Tommy Hilfiger品牌)、Jockey国际(Jockey品牌)、德国的HUGO BOSS、美国的李维斯(Levi’s)、美国鹰牌公司(American Eagle)等。二、中国内衣市场尚未形成绝对的头部品牌从内衣市场的发展来看,中国内衣品牌企业的起步整体晚于欧洲、美国及日本的品牌企业(如日本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集团、日本华歌尔公司、维多利亚的秘密的母公司美国L Brands集团,美国PVH集团等),因此经营历史、经营规模等少于前者,并且品牌集中度低于国外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中国内衣市场前五名品牌的市场集中度仅为6.6%,同期日本、美国、英国市场前五名品牌的市场集中度分别为56%、47%和22%,中国内衣市场仍存在市场份额向头部品牌集中的潜力。分品类来看,在女性内衣市场,我国女性内衣品牌多达3000个以上,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我国线下零售渠道的监测数据,2019年市场综合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为爱慕(7.34%)、曼妮芬(6.96%)、安莉芳(6.84%)、华歌尔(4.44%)、古今(4.20%)。此外,黛安芬2018年市场占有率为4.78%。在高端女性内衣市场,2019年市场综合占有率前三的品牌分别为爱慕旗下品牌LA CLOVER(1.13%)、日本华歌尔旗下品牌SALUTE(0.56%)、安莉芳旗下品牌LIZA CHENG(0.41%)在男士内衣市场,2019年市场综合占有率前三的品牌分别是爱慕先生(13.48%)、德国舒雅(6.75%)、龙头股份旗下三枪(4.98%)。三、互联网起家的新锐内衣品牌风生水起除了面临来自于国外品牌的竞争压力,伴随中国零售业态的变化,我国女性内衣市场近年来陆续涌现了众多从互联网起家的新锐品牌,使得女性内衣市场的竞争格局更为细分化。招股说明书中显示,2019年度文胸类产品电商渠道销售排名前十名的品牌中,除了爱慕、曼妮芬、维多利亚的秘密、黛安芬等经典内衣品牌,还包括了歌瑞尔、NEIWAI内外、蒛一等成立时间较短、产品定位更为细分、价位相对较低并且主要通过互联网渠道形成了一定销售规模的品牌。此外,随着近年来休闲运动风潮的兴起,运动内衣成为内衣行业日益重要的细分品类。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预计2025年我国运动人口将达到5亿以上,其中女性人口占40%。在上述趋势推动下,消费者对于具有一定功能性的运动内衣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增加。运动内衣与狭义的传统内衣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运动内衣具有更多的外穿属性、更加注重吸湿速干功能、运动文胸更注重运动过程中对胸部的减震作用等。且与女士内衣、男性内衣市场和儿童内衣市场相对分散的格局有所区别,运动服饰市场的集中度较高,市场份额被少数国内外品牌所占据,因而运动内衣作为运动服饰的细分品类,其市场竞争的门槛更高。招股说明书中显示,2018年全球运动服饰五家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为35%,而中国运动服饰五家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合计为57.3%,高于全球市场集中度,主要因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运动服饰市场近年来份额的提升。在运动内衣细分领域,较为主流的参与者包括:运动服饰类品牌的运动内衣产品线(如:耐克、阿迪达斯、迪卡侬、安踏等)、专注于女性瑜伽运动内衣的品牌(如:lululemon、Lorna Jane等)。四、本土内衣企业毛利率差距较大除起步较早的国外品牌企业,中国贴身服饰品牌企业的上市公司包括汇洁股份、安莉芳和都市丽人等。2017~2019年间,汇洁股份毛利率分别为67.95%、67.71%、65.81%,同期安莉芳毛利率分别为78.03%、79.94%、77.76%,都市丽人为43.25%、41.67%、22.60%,而爱慕股份分别为73.74%、72.29%和70.73%,国内内衣企业毛利率呈现出较大差异。毛利率差距或许和品牌定位以及渠道特点有关,汇洁股份和安莉芳均以直营渠道为主,都市丽人以经销渠道为主,往往需与经销商分享一定利润。此外,汇洁股份核心品牌“曼妮芬”及安莉芳核心品牌“安莉芳”目标中高端市场,都市丽人核心品牌“都市丽人”品牌目标中端以下市场。
内衣,爱慕,品牌

清仓、收购、扩张,Lululemon下一步要在中国市场干什么?
Lululemon更大规模的扩张即将到来。最近,加拿大品牌最受关注的新闻是以5亿美元收购美国家庭健身创业公司Mirror,这让很多人忽略了,尽管处于疫情笼罩下,Lululemon今年已经在中国无声无息地新开了6家门店。对Mirror的收购,以及更大范围的门店扩张,都暴露了Lululemon在2020年,并未因疫情受损的野心。累计已获得7500万美元融资的Mirror创立不到2年,核心产品是一面配有摄像头和扬声器的交互式镜子,用户可以跟随镜子里的同学和教练一起进行健身直播课程,当然也可以点播录像课程。交互式镜子售价1495美元,课程的每月会员订阅费用则为39美元。目前只在美国运营。事实上,Lululemon在去年就曾向Mirror投资了100万美元,对于后者的看好早有预兆。Lululemon首席执行官Calvin McDonald在接受CNBC的采访时表示,此次收购是因为公司十分看好家庭健身产品的潜力,预计Mirror今年的收入将翻倍,达到1亿美元,有望在2021年实现收支平衡或略有盈利。收购后Lululemon将在全球推广Mirror。Lululemon的这笔收购逻辑不难理解,疫情下家庭健身需求的爆发有目共睹,而有着特色产品的初创公司Mirror市场辨识度和发展潜力都比较大。同时,定位高端的Mirror客户群体与Lululemon重合度很高,可以自然地在运动装备和智能运动硬件之间互为补充,目前Lululemon的冥想课程已经在Mirror平台上线。更重要的是,对于一向强调社群运营的Lululemon来说,立足家庭的Mirror也让他们获得了线下门店和线下活动之外一个新的用户触点。借助这面镜子,可以让其最为看重的高净值人群用户,通过Lululemon的平台与社群进行更多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对其品牌理念的认可和忠诚度。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交易将以现金形式完成,并且其中大部分将在本季度支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Lululemon尚显宽松的财政情况。6月中旬Lululemon发布的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本季度结束,总流动资金为12亿美元,包含8.23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4亿美元的可动用信贷。当然,疫情在经济上的影响谁也无法逃过。上述的财报显示,季度内营收下滑17%,净利润下降70%。业绩发布后,股价盘后立即下跌了4.68%。不过在过去的3个月里,Lululemon的股价已经猛涨130%,不但走出了疫情后美股熔断的阴霾,还创下了323.74美元的历史新高,而这跟他们的产品和渠道组合有关。早在2017年,Lululemon就将自己的定位从“以瑜伽为灵感的运动服装公司”改为了“从事瑜伽、跑步、训练和其他出汗运动的以健康生活方式为灵感的运动服装公司。但瑜伽作为Lululemon的起家运动,依然在品牌定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他们最能影响用户的一项运动。而在疫情期间,大家被困家中,家庭健身成为了不得已的选择,没有了力量器械,没有了互相对抗,瑜伽在这个场景下如鱼得水。相比于其他运动品牌,Lululemon抵御疫情和处理库存的过程确实有其独有的特点。Lululemon首席产品官Sun Choe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在季度中期,随着消费者开始适应在家里工作和运动,“瑜伽裤、瑜伽垫和瑜伽砖等瑜伽类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加。”而根据市场调查机构NPD的数据,在运动服装领域,过去这个季度是这几年来Lululemon市场份额上升最快的一个季度。除了品类原因,作为一个创立较晚,崇尚极简设计的运动品牌,Lululemon相较其他大型运动品牌来说,还有一个特点是SKU较少,同时季节性比较小。目前其主要囊括瑜伽、出行、训练、跑步和游泳五大运动场景。以其最畅销的女性下装为例,Align、Wunder Under、Fast and free和On The Fly四大系列就几乎占据了天猫旗舰店Lululemon女性下装畅销前100的60%。精简的SKU对于品牌来说意味着更低的库存管理难度。由于并没有取消一二季度的供应商订单,再加上线下门店大量关闭,最新季度结束后,Lululemon的库存与去年相比增长了41%,达到了6.26亿美元。但首席执行官Calvin McDonald似乎并不着急,并且在电话会议上再三强调并不会在库存清理上有太多动作,他们在这个季度也没有提取重大存货跌价准备。在他看来,目前Lululemon库存中的40%是核心款式,无季节性,降价风险小。“随着商店开业,这些需求只会增加。”虽然Calvin McDonald显得底气十足,618购物节Lululemon的淘宝天猫旗舰店其实给出了不小的活动折扣,无门槛20元券,满1299元减100元的同时,售价1180元当季新品卖580元,850元的畅销下装售价560元。比起线上,更为少见的还是这次全国线下门店也加入了618的优惠活动中。原价420元的运动内衣折扣价280元。当然了,横向对比来看的话,Lululemon的折扣力度并算不上大。毕竟就连他们在上海的奥特莱斯店,给出的也是2件8.5折,3件8折的折扣,算不上疯狂。此外,从渠道的角度来看,与大多数品牌一样,Lululemon的电商渠道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发展。第一季度,他们的电商业务增长70%,高于去年同期的35%,其中4月份的增长达到125%。电商贡献了大约3.52亿美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54%。从地域来看,欧洲增长170%,澳大利亚增长近150%。Lululemon高级副总裁Meghan Frank表示他们在流量和转化率方面分别有着40%和25%的增长。前者来自渠道转换和数字营销投资,后者则来自于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和品牌在数字平台上改善客户体验的投资。他所说的“在数字平台上改善客户体验的投资”指的是Lululemon在官网等线上渠道的优化。例如在2019年3月重新上线中国官网,改善了视觉效果和活动设计等。在接下来的第二季度,Lululemon预计电商将保持4月大约125%的增长。总营收预计变为高个位数下降,到第四季度将上升到高个位数增长。电商渠道的增长是Lululemon乐于看到的,因为在Calvin McDonald看来,全渠道的消费者会在品牌上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也会更加忠于品牌。这也是为什么在疫情期间,Lululemon建立了Carries on网上社区,构建了一个在线运动内容平台,请到运动大使分享视频课程,参与Facebook和Instgram社群活动,观看Youtube上的视频课程。在国内,他们则是在微信上线了直播课程。此外,他们还推出了数字教育家的服务。产品教育家在线上跟消费者聊天,帮助他们发现新产品,回答问题,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礼物。“这个项目体现了我们在全渠道上的教育力量”,Calvin McDonald说。在中国,Lululemon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去库存”方式——开新店,而这同时也在延伸着其扩张的脚步。虽然已经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但事实上Lululemon在国内依然只是一个小众品牌,线下门店截至去年只有26家。这也符合其在扩张时的一贯套路,先通过活动与传播让一块新市场区域的用户了解其产品与品牌理念,引导目标消费群体产生兴趣,再把店开下去。也是从去年开始,他们开启了快速扩张,门店数量翻倍。而在今年3月的2019财年全年业绩报告电话会议上,Calvin McDonald就表示,预计今年中国门店数量将增长一倍。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疫情影响了大部分品牌的扩张,但Lululemon今年已经无声无息地新开了6家门店,其中包括昆明首店、青岛首店和天津首店。新店开业就意味着新的库存准备,这也将帮助他们消化库存。事实上,虽然在国内Lululemon看起来像个“高冷”的品牌。但其实在商业布局上,他们非常接地气。他们签下你附近健身房的瑜伽教练成为运动大使,带你一起锻炼参加门店活动;他们积极参与国内电商平台优惠活动,2017年起参与了每年的双十一和双十二,去年还推出了自己的天猫超级品牌日;他们与各种明星合作。2018年签下品牌大使姚晨、2019年和辛芷蕾一起推出亚洲特别系列,之后又签约演员屈楚萧担任代言人,邀请特别嘉宾何穗,2020年的品牌大使则是王紫璇,最近他们还跟郎平合作推出了习练活动。频繁地利用大众化明星背后,是在中国市场不可小觑的野心。比起单纯的门店增长,Lululemon在国内更多城市、更庞大消费市场中,如何推广并让消费者认知自己,锁定其目标消费群体的过程,更值得整个行业关注。从现有市场效果看,消费者对其品牌和产品的高认可度、高忠诚度,以及随之而来建立起的对于同类产品的高门槛,是Lululemon这个年轻的品牌在同业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虽然疫情影响正在消退,但Lululemon依然谨慎。Meghan frank表示,他们已经从年度SG&A预算中削减了1.3亿美元,如果预期收入增长未能实现的话,还会进一步削减。“我们将优先投资数字化和全领域的创新,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新店的开业和改造。”这些在财报后电话会议上的表态也在随后的Mirror收购中得到了印证。事实上,包括这次收购在内的一系列动作,其核心目的都是进一步提升他们对高端用户的影响力。在Lululemon对客户的影响策略中,遵循从精神、肉体再到金钱层级——这里面钱可能最不是事儿。夸张点说,Lululemon这种策略如果能够做到极致,假如有一天他们资金断裂,急需现金救命,可能都等不到有投资机构出手,全世界的忠实用户就会把雪片般的支票寄到他们公司。毕竟Mirror的创始人Brynn Putnam,早先作为纽约的芭蕾舞者,也是Lululemon的运动大使。
lululemon,中国市场

耐克突然“亲民”,国牌鞋机会来了?
在世界上所有的鞋子品牌中,耐克和阿迪一直以来都是巨头品牌,尤其是耐克,因为品牌打得好,鞋子的设计感独到,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也正是因为如此,耐克的鞋子普遍都很贵。在中国,耐克鞋子的价格一直高高在上,随随便便一双鞋都是几百元,几千块钱的鞋子更是比比皆是。而那些联名限量款的鞋甚至还会被炒到上万元,就连耐克的拖鞋都卖两百多。大抵上也是因为品牌效应强,就算耐克的鞋子一直都很贵,但是其在国内的销量一直有增无减,越是贵越有人买,越有人买就越贵。而就在今年,一向高高在上的耐克突然变得“亲民”起来,不仅价格涨幅变小了,而且优惠的力度也非常大。从今年3月开始,耐克官方频繁推出促销活动,有点大甩卖的意思。在618大促期间,耐克官网优惠一度低至5折,打折幅度多于李宁、安踏这样的国产品牌,还有大量产品降到了国产品牌的价格区间。为什么耐克今年在中国会突然搞出这么大的优惠力度呢?事实上,这主要是因为耐克和其他企业一样,在今年的经营状况也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从今年2月份开始,因为疫情的爆发,耐克在很多国家的门店纷纷关闭。3月之后,耐克在北美、欧洲、中东等地区超过750家自营门店,90%关闭约8周时间,大中华区约75%的实体门店关闭,营业的门店也缩短了营业时间,这直接导致了耐克销量的大跌。根据耐克前几天公布的今年3-5月的业绩来看,耐克在全球的表现惨不忍睹,公司营收锐减38%,单季度净亏损达到56亿元。而耐克在全球的四大区域中,北美、EMEA和APLA的营收大幅下降39%-46%,而大中华区独树一帜,营收依旧保持同比增长。与此同时,耐克的仓库积累了大量库存,而中国已经逐渐摆脱了疫情,市场已经恢复,所以耐克就把“去库存”的希望放在了中国,这也就有了今年耐克在中国大力促销的现象。对于耐克而言,中国也可以算得上是“救命稻草”了。那么就在耐克大力搞促销的同时,国牌鞋是不是可以借着这个风口迎来逆袭的机会呢?客观地来讲,虽然近几年包括李宁、回力、安踏在内的国货已经在崛起了,但是相比耐克,这些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还是稍微逊色一些的。当然,这些国牌在近几年也在努力进军高端市场,通过联名、增强设计感等方式生产高端产品,但是在价格不断提升之后,消费者反倒更愿意购买耐克的鞋子,毕竟耐克的品牌效应要更强。因此,对于国牌鞋来说,过快的提高价格并不利于提高竞争力,在今年的风口下,大搞优惠来增加销量或许会是一个逆袭的好方法。
耐克,运动,品牌

快时尚品牌逆势加码中国市场
从优衣库、盖璞等品牌近两年的开店分布情况来看,快时尚品牌正在加速进军中国三四线城市。今年上半年,快时尚品牌的日子有些惨不忍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优衣库、Zara、H&M等品牌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大范围关店的消息不绝于耳。快时尚行业现状如何,各大品牌如何在困境中突围?业绩下滑陷入困境疫情期间,优衣库、Zara、H&M、Gap等快时尚品牌的业绩受到重创,预期业绩仍不理想。近期,优衣库、Zara等快时尚品牌都公布了疫情期间的财务数据,显示其业绩均出现大幅度下滑。其中,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发布的2020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在截至4月30日的三个月内,集团销售额仅为33亿欧元,较去年同期的59.27亿欧元下滑44.27%;净亏损4.09亿欧元,这也是Inditex集团有史以来首次单财季亏损。报告期内,Inditex集团旗下88%以上的门店停止运营。相比Inditex集团,H&M的境遇似乎更为艰难。6月15日,H&M公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在截至5月31日的三个月里,该品牌净销售额286亿瑞典克朗,较去年同比下降50%。同时,截至4月中旬,该品牌仍有80%的店铺处于无法营业的状态。盖璞(Gap)的日子也不好过。截至5月2日的2020年第一财季,盖璞集团销售额为21.07亿美元,同比下降43%;净利润亏损高达9.32亿美元。令外界担忧的是,该集团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疫情期间其短期债务新增5亿美元,长期债务高达12.5亿美元。长期以来,优衣库是快时尚行业中业绩较为稳定的品牌,不过这次也没能逃过疫情的冲击。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集团2020财年中期表现一般,综合收益同比下降4.7%,净利润同比下滑11.9%。据该集团预测,2020财年净利润将同比减少40%。多措并举自我救赎快时尚品牌积极采取措施缓解经营压力,如优衣库卖口罩、Zara布局电商、盖璞减薪裁员等。受疫情影响,快时尚品牌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缓解经营压力。在线下销售渠道受阻的时候,快时尚品牌开始将发展重点转向线上渠道。2020财年第一季度,Zara的在线销售额猛增,同比增长约50%,4月份更增长了95%。为满足线上渠道需求,Zara还将线下门店的库存回收,来满足电商订单的需求。优衣库为提高业绩另辟蹊径,做起了口罩生意。疫情期间,口罩的需求量激增,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对外宣布将推出一款夏季用口罩,该款口罩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受到消费者普遍欢迎。而盖璞的自救更为直接,采取了包括暂停给约8万名员工发放工资、削减高管薪酬、暂停股票回购、暂停发放股息、裁员等一系列措施。纺织服装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对快时尚行业的业绩造成了负面影响,优衣库卖口罩、Zara布局电商都是为了活下去。作为国际服装品牌,线上线下互融互通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服装行业专家吴少波告诉记者,相比之下,盖璞集团采取的措施有些简单粗暴,但是这些措施只能解一时之急,若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该集团的经营风险将持续扩大。加快布局中国市场加快开店速度、进军三四线城市、参与进博会等,中国成为快时尚品牌重点发展的市场。疫情期间,各大快时尚品牌都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步伐。今年5月底,Zara官方微博显示,其母公司Inditex集团将首次参与2020年进博会,并设立超500平方米的展台,届时该集团将携旗下Zara、PULL&BEAR、ZARA HOME等八个子品牌共同亮相。5月15日,迅销集团也宣布首次参与进博会,大手笔拿下1500平方米的展位。程伟雄表示,进博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快时尚品牌参与进博会展现出想在中国市场大展身手的决心。除此之外,优衣库、盖璞等品牌也在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开店速度。优衣库日前在官方微博宣布,该品牌在深圳、杭州等七个城市的七家新店于6月25日同时开业。而在6月19日,该品牌刚刚在南京开出今年首家新店。值得注意的是,盖璞集团自4月下旬以来已连续新开六家门店,并开拓了两个新的市场。H&M旗下的&Other Stories品牌也于5月在上海开设了中国首家线下快闪店,并发布了全新的限量胶囊系列。太平洋证券纺服行业首席分析师郭彬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快时尚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饱和度不断提高,而中国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从优衣库、盖璞等品牌近两年的开店分布情况来看,快时尚品牌正在加速进军中国三四线城市。程伟雄告诉记者,随着在一二线市场逐步稳定,快时尚品牌也在积极思考将投资下沉至中国三四线市场。吴少波也表示,未来中国将成为快时尚品牌重点发展的市场。
快时尚,品牌,中国市场
线上线下都被“堵死” 红蜻蜓在哪卖货才能赚钱
上市鞋企公司红蜻蜓日前宣布停止募投项目,其中包括对线下门店的布局。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此前直播销售净亏90万元。停止线下渠道项目,线上直播亏损,红蜻蜓以后要在哪卖货?据了解,该公司在2015年发布的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曾表示,将募集资金9.75亿元用于营销渠道建设项目、信息系统提升建设项目。其中,营销渠道建设项目承诺投资8.67亿元,是红蜻蜓发展的核心项目。彼时的红蜻蜓尽管拥有超过4000间专卖店,但多数都是加盟店,直营独立店仅有49间,只占其营销终端总量的1.13%。当时该公司表示,投资营销渠道建设项目有利于加强对营销渠道和终端的控制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以及公司利润。同时,信息系统提升建设项目建成将有助于公司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然而,在上市后的五年中,红蜻蜓似乎早已忘记初心。今年4月,该公司发布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红蜻蜓在上述两项募投项目上仅投入1.62亿元。其中,营销渠道建设项目上仅投入9475.36万元,投入进度仅为10.93%;信息系统提升建设项目上投入6751.41万元,投入进度为62.64%。对此,红蜻蜓解释称,募集资金到位时间晚、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公司需要重新选取直营店新选址。同时,公司决定将两个项目延期至今年6月30日。意外的是,现在红蜻蜓干脆将募投项目按下停止键,宣布终止募投项目。该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发生了一定转变,门店租金和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线下实体门店已难以实现预期效益。中国商报记者查询该公司2019年年报发现,截至2019年年底,红蜻蜓门店共有4166家,其中直营门店有317家,加盟门店有3849家。尽管直营门店数量有所增加,但其所占总门店数量的比例也仅是7.61%。这意味着,红蜻蜓在上市的五年内在线下渠道布局方面的进展颇少。值得一提的是,红蜻蜓线上渠道的收益似乎也不如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公司董事长钱金波也曾亲自参与直播带货。该公司6月2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未涉及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现仅为公司店员在天猫旗舰店的直播以及实际控制人所进行的直播带货。该公司直播带货的销售额为190万元,占公司2019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小于1%,占比极小,净亏损90万元,未实现盈利。线下渠道布局停滞、线上直播卖货亏损,红蜻蜓的销售之路将去向何方?对此,中国商报记者多次联系该公司董事长秘书,均未得到回复。服装行业专家吴少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红蜻蜓成立至今已有25年,作为老牌鞋企,该公司的发展似乎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消费者对于红蜻蜓的熟知度不断下降,品牌发展出现危机。吴少波提到,尽管消费者有向线上倾斜的趋势,但线下门店依旧是传统鞋企重要的销售渠道。此外,中国商报记者还发现,红蜻蜓将原定用在募投项目上的大部分资金用在了购买理财产品上。吴少波表示,将资金投入经营业务才能真正的让企业“活起来”。
服装品牌,红蜻蜓
快时尚品牌C&A谈疫情的应对措施:发展小型精品店
快时尚,品牌,C&A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使用了兼容模式,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使用!

确定

{{info.desc}}

{{info.proposal}}
确定 积分充值 去完善资料 取消

下载金奇点APP

金奇点客服电话:400-8273-882
在线客服
聊天
下次可由此快捷打开聊天窗口哦~
提示X
您的会员等级权限不够,无法申请交换名片!

{{chatIntegral.desc}}

名片中包含电话号码、微信、qq、邮箱等联系方式

{{viewInfo.desc}}

{{viewInfo.proposal}}
投诉举报 投诉供应商 投诉采购商
问题类别

问题描述

0/100 提交
名片详情

{{cardInfo.company_name}} {{cardInfo.position}} {{cardInfo.name}}

金奇点桌面应用上线了!

在线状态展示,提高生意洽谈效率
实时聊天提醒,不再错过任何商机
线上用户推荐,结识更多生意伙伴

打开金奇点APP扫码登录